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发展规划
关于我市煤炭生产及火区分布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18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乌海市是典型的工矿城市,矿产资源具有带动全局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煤炭工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不仅是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占乌海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90%,而且也是自治区主要的煤焦产地和焦化基地,对全市乃至全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突出地位不可替代。此外,从乌海经济的长远发展和能源消费结构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将作为主要能源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电力、建材、化工,特别是硅电工业的崛起和发展都离不开煤炭工业的支持。因此,保持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防止煤炭自燃,及时灭火,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煤炭资源,全面提升矿井生产能力,促进煤炭生产开发上规模、上档次,逐步实现生产管理现代化,保障乌海煤炭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对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进行了调研。 一、乌海市煤炭生产基本情况 乌海市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44331.2万吨。在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中,现有生产矿井占用的储量为152675.7万吨,尚未开发利用的储量为91655.5万吨,具体分布为:摩尔沟矿区2481.1万吨,卡布其矿区深部7057.8万吨,骆驼山矿区深部39457.8万吨,滴沥帮乌素探区29053.7万吨,白云乌素勘探区12083.5万吨,老石旦矿区F3断层西部1522.6万吨。 2005年,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煤炭整顿关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字[2005]280号)精神和要求。我市先后两批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不符合国家自治区煤炭产业政策要求的煤矿101处,地方煤矿数量由年初的127处减少到现在的26处。目前,全市共有煤炭开采企业33处,其中:国有重点煤矿7处,地方煤矿26处(地采21处,露采5处),形成原煤生产能力1600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900万吨,地方煤矿700万吨。2005年,实际生产原煤1134.8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生产900万吨,地方煤矿生产234.18万吨。 矿区分布情况:我市保留26处煤矿。其中:海勃湾区7处,地采5处,露采2处;海南区19处,地采16处,露采3处。关闭的101处煤矿,按照区位关系,结合采动实际和占用资源储量情况,计划整合为19处,其中:海勃湾区7处,海南区9处,乌达区3处。目前,整合工作正在进行中。在鄂旗境内属于我市煤矿共有8处,矿区面积4.92km3,资源保有储量1921万吨。我市境内共有鄂旗煤矿14处(原46处,关闭整合后剩余14处),保有储量16200万吨(保守估算),具体分布在海勃湾境内6处,海南区境内8处。 二、乌海市火区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火区面积559.35万m2, 其中乌达矿区349.6万m2, 该项目国家发改委已批准,总投资13971万元,工期4年,正在抓紧组织实施;卓子山煤田面积209.75万m2, 火区初步勘察报告已完成并经自治区发改委组织专家评审,治理方案由自治区发改委统一上报中咨公司审查,火区治理资金约1.877亿元。 火区分布情况:卓子山煤田共有火区10处,其中:乌海境内火区9处,属于乌海市管辖的井田火区5处,面积110.08万m2;属于鄂旗管辖的井田火区4处,面积84.75万m2;鄂旗境内属于乌海市管辖的井田火区1处,面积14.92万m2。 火区具体分布情况:其中卡布其矿区1处, 面积120.06万m2, 滴沥帮乌素矿区2处, 面积52.01万m2(其中1处为面积0.85万m2的隐忧火区);白云乌素矿区1处,面积14.92 万m2;公乌素矿区罗贝图火区2处,面积8.01万m2。 火区具体位置: 1、1号火区:位于卡布其矿区东侧,火区的东侧为丰联煤矿(乌海),面积约14.75万m2。 2、2号火区:位于骆驼山矿区东北部的新地新业煤矿露天剥挖(乌海),火区面积55.45万m2。 3、3号火区:位于骆驼山矿区夭斯图煤矿剥挖坑处(鄂旗), 火区面积约27.42万m2。 4、4号火区:位于骆驼山矿区—煤矿剥挖区(乌海),火区面积约31.87万m2。 5、5号火区:位于骆驼山矿区南侧,为一废弃的剥挖坑(鄂旗), 火区面积约5.32万m2。 6、6号火区:位于滴沥帮乌素矿区的东北角,该火区处于夏日代煤矿露天剥离区(鄂旗),火区面积约51.16万m2。 7、7号火区:位于滴沥帮乌素矿区的中部东侧废弃井口(鄂旗),火区面积约0.85万m2。 8、8号火区:位于白云乌素矿区的北东侧东风前八号, 是井露天剥挖区,火区面积约14.92万m2(鄂旗境内乌海井)。 9、9号火区:位于公乌素矿区罗贝图煤矿(乌海),火区面积约3.78万m2。 10、10号火区:位于滴沥帮乌素矿区的东北角, 该火区处于夏日代煤矿露天剥离区(乌海),火区面积约51.1642万m2。 三、保障煤炭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行业管理职能,认真落实规划内容。凡符合条件改扩建矿井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并按期完成。对不执行规划安排的煤矿,由资源管理部门收回所占用的储量另作安排。 (二)拓宽渠道,建立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投融资机制,可采取单独或联合改造等多种方式进行。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拓宽煤矿改造投融资渠道,鼓励市内外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及个人,以资产为纽带,采取入股、联营、收购、兼并等方式参与矿井的技术改造。 (三)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规模与装备并举,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必须提高矿井的技术装备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和回采工艺改造现有生产系统,提升矿井生产能力,使安全生产条件和资源回收率达到有关规定要求。 (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对具备增加划拨储量的条件的矿井,资源管理部门应予以办理储量增补手续。 (五)调整煤矿布局,实现规模化集约生产。对现有矿井进行资源整合,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减少矿井数量,扩大单井生产规模;通过筹建骆驼山、卡布其深部大中型现代化矿井,示范和带动煤矿企业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水平,逐步实现集约化生产,为我市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可靠的能源支持。 (六)加强政策扶持,支持煤矿进行技术改造,为鼓励煤矿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基础条件。市政府每年从收取的煤炭维简费中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煤矿规划改造的前期费用和矿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矿区交通、电力、通讯等外部条件。 (七)改革煤炭资源管理体系,实行资产化管理,按照资源“国家所有,有偿使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运作机制,通过对煤炭资源进行资产评估,逐步实现资源的有偿使用,加强地质勘探,提高资源对规划的保证程度。 (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煤田灭火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